牛蛙资源网 - 只为资源而生,分享永无止境
牛蛙资源网-只为资源而生,分享永无止境,牛蛙网

知网为什么比维普贵(发知网期刊贵吗)

牛蛙小编 交流杂谈

知网外文资源总库属于知网吗,知网为啥那么贵

全TMD赖知网!

不知道此刻已被北大退学、被北电取消博士学位的翟天临,有没有曾在某一刻产生这样的想法。

在持续了半个月的翟天临风波中,知网成了一切的导火索。这个此前一度被与知乎混为一谈的文献数据库,之一次突破了学术圈的结界,在大众面前拥有了姓名。

但走进聚光灯下的知网,很快被网友发现,其背景并非只是我抄论文的网站那么简单。大家惊觉,原来论文生意不仅能带来10个亿的收入,高达60%的利润率也足够让所有互联网公司眼红。

不过,质疑声也随之而起:超高的利润率背后,知网究竟做着一笔怎样的生意?这样的学术生意又是否合理呢?

垄断高价,高校怨声载道

上过大学(抄过论文)就不可能不知道知网,翟天临事件发酵之时,来自网友的评论都带着十分的笃定。

尤其到了假期,同学微信群里刷屏最频繁的消息,往往就是谁在学校,求帮知网下论文。

作为中国更大的文献数据库,知网独家占有了国内90%的核心期刊文献资源。不夸张的说,对于一篇学位论文,知网就是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条龙服务。

无知网不论文,但偏偏这个学术网站的收费又贵咋舌。

几天前,一位大三学生将知网告上了法庭,原因是知网的会员充值设定了50元的更低门槛,并规定了霸王条款:充值金额即使花不完,也不能退款。

法庭最终判定更低充值限额规定无效,官司以知网败诉而告终。但小编更关心的是:50块钱究竟能在知网上买到多少文献呢?

败诉后,知网充值的更低门槛标准仍未修改

答案是:两篇博士论文,或者50—100页普通论文,仅此而已。

写过论文的人都知道,这个数量,对于创作一篇合格的论文,几乎是杯水车薪。况且,对于学生党而言,这已是不能承受之贵。

不过,作为一个过来人,5毛/页的高价论文我从未消费过,在学校尽可能多地下载所需文献,或者去某宝上3块买个机构账号,都是学生党们心照不宣的秘密。(emmmm…后者理论上并不提倡)

事实上,尽管收费不低,但这些学生党、研究人员这些C端散客,对知网的收入贡献寥寥。从收入比重上来说,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些B端客户,才是正是知网大部分盈利的来源。

查询知网的官网,并没有B端服务的价格体系,但从近来媒体的报道,我们基本可以推测出,只要使用知网,每所高校每天支付的费用都在百万元以上,而且价格上涨速度惊人。

2016年,北大和武汉理工,都发布了停用知网的通知,原因是续订价格涨价离谱,且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非常艰难。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公布的数据,从2010年到2016年,使用知网服务的价格涨了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在搜索引擎上以知网或者CNKI(知网英文缩写)为关键词,搜索各高校近年来采购知网的成交价格,会发现,每年20%的涨价幅度并不是个例。

上述几所高校,在以停用为手段进行了一波 *** 后,也被迫妥协,重新购买了知网的服务。

完全没有议价能力,这是所有高校面对知网时的普遍状态,而是什么给了知网不断涨价而不惧用户退订的勇气?

知网,文献圈的国家队

这里就要说到知网的背景了。

1999年6月,作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一部分,知网的前身中国期刊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共同发起。

在当时,这个项目得到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个国家部门的支持,这也一举奠定了知网作为文献数据库国家队的地位。

知网的运营方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4年,这家企业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法人独资企业,实际控股股东仍是清华大学。

后来,诸如维普、万方、超星等数据库相继成立,但都没能撼动知网一家独大的统治地位。

一是因为使用习惯,知网的创立最早,因此也是不少高校最初的合作对象,学生和老师习惯了知网的使用逻辑,自然很难适应其他数据库。

另外,知网背靠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下,独占了九成核心期刊的版权资源,拥有超过2亿篇文献,在数据总量上甩了对手多个身位。

但这些都不足以引发高校的知网依赖症,知网之所以能够傲视群雄,靠的还是它嫡出的身份。

学位论文查重方面,知网是教育部指定的唯一系统数据商,而且博士论文等项目,也是由 *** 部门指定给知网负责的,别无二家可选。

这样近乎垄断的地位,给了知网无限制涨价的底气。近年来,一些高校购买电子数据库的经费比例,甚至超过了图书馆总体建设费用的40%,尽管怨声载道,但如果不采购知网,学校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很难展开。

而左手提供论文下载服务,右手出售着查重服务的知网,既当着运动员,又做着裁判员。

取之于高校,售之于高校

在国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学,对论文首页的《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应该都不算陌生。

就像APP里的只能同意的《用户协议》,别管你是本硕博,想要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拿到学位,就必须签订这一纸协议——授权高校将该论文收入数据库(这里的数据库=知网)。

抱着毕业为大的心态,所有同学都会直接签好协议,对细则不再深究,这也就给了知网一个钻版权空子的机会:一纸协定签完了,这篇论文就任由知网使用了,无论被别人付费下载多少次,稿酬都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你要硬刚稿酬问题,知网也有自己的套路。根据网友挖坟挖出来的知网稿酬标准,你熬到头秃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只值区区60—100块钱。

对不起,连瓶霸王防脱洗发水都买不起,但领取流程却复杂到让你怀疑人生。

总结一下,知网这是个什么操作呢?

就像某些不良APP,一边无偿收割着你的隐私,将其汇总为大数据,转手又以服务的形式,把数据高价卖回给你。

问题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下,对于那些无良APP,消费者可以选择转向其竞品,而面对知网,则全然无力抵抗,除了乖乖接受并不合理的商业规则,别无他法…

我国《反垄断法》中,将垄断的定义为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所以,要判定知网是否存在利用垄断地位获利,只要判定一件事即可:知网的不断涨价是否源于成本的上涨?

知网的成本主要来源于两部分:购买文献数据库(外文期刊为主),以及研发成本。

外文文献资源屈指可数

而技术研发方面,作为一名曾经的知网用户,其体验实在一言难尽。搜索引擎和推荐算法还停留在互联网公司5年前的水平。

还有,知网自研的CAJ阅读器,无论从设计或是体验上都相当粗糙,翻页不流畅,文本识别功能也比不上普通的PDF阅读器。

我们并非鼓吹文献数据库应该推行免费服务,也并不否认知网在中文文献数字化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知网向用户收取费用无可厚非,毕竟它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它的盈利方式单一,无法通过广告、流量和融资来维持运营,只有服务收费这唯一一个盈利途径。

但作为一个曾经的用户,我更不希望看到一个占有着独家资源,却任意涨价,把本应共享、惠及大众的学术资源,做成某一家企业摇钱树的知网。

数字化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地域与事件隔阂,降低知识获取的门槛,扩大信息传播范围,提高流通效率,但从知网的种种做法来看,却似乎在反其道而行之——在知识的周围筑起高高的资本围墙。

试问,知网依靠政策倾斜获取垄断地位,继而获取超高的垄断利润,这样的商业模式,真的算作合理吗?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而知网,则靠众人的知识,为自己盖了一个黄金屋。

这里是为你带来科技圈真相的NEXTTECH。

中国知网为什么要这么贵,发知网期刊贵吗


    收藏永久发布页,不迷路
    关键词不能为空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资源,都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我们不保证内容的长久可用性,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侵删请致信E-mail: 1470282@qq.com

我来说两句
签到
交流杂谈 知网为什么比维普贵(发知网期刊贵吗)
知网外文资源总库属于知网吗,知网为啥那么贵 全TMD赖知网!不知道此刻已被北大退学、被北电取消博士学位的翟天临,有没有曾在某一刻产生这样的想法。在持续了半个月...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牛蛙资源网 January, 01
生成社交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