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资源网 - 只为资源而生,分享永无止境
牛蛙资源网-只为资源而生,分享永无止境,牛蛙网

桃花潭景区观后感(桃花潭景区讲解词)

牛蛙小编 交流杂谈

安徽宣城市离桃花潭几公里,浅谈《桃花潭文化》之我见——观桃花潭古图有感

浅谈《桃花潭文化》之我见

——观桃花潭古图有感

翟一新公《桃花潭图》

上面这幅《桃花潭图》,是清代桃花潭翟氏族人翟一新公所作,是《桃花潭翟氏宗谱》部首第二页插图。此图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这幅图幅纵高 25.1 厘米,横宽 28.6 厘米。图纸方向上西下东,左南右北。右栏上方镌增绘形胜四字,左栏下方镌泾川水东翟氏(阴文)和家住踏歌声里(阳文)方印两枚。此间一个图名,两枚闲章,点出了水东翟氏是泾川桃花潭畔的踏歌人家。

图上方(桃花潭水西)署名景观自左至右为:竹林禅院、白云庵、二水山房、酌月楼、吊隐台、彩虹冈、书板和垒玉字样。

图下方(桃花潭水东)酒旗似林,随风摇曳,署名景观自左至右有浚清阁和踏歌古岸字样。

桃花潭中木船有三:其一在画面左侧,此为桃花潭上游,船上艄公下蹲,作用力撑篙状。其旁有龙潭渡三字。其二靠近画面右侧,为桃花潭下游,艄 *** 戴斗笠,握篙撑船,船头坐一乘客。其旁有东园渡 三字。其三在画面右侧,停泊于潭水西岸,篙插船头,船篷半隐于画外,不见艄公,气氛静谧,暗示为万村渡停摆。

图左下角镌有十七世孙一新写,即绘画者为水东村人翟一新。

此《桃花潭图》首先是一幅古地图。此图无比例尺,用形象画法描绘桃花潭山川及人文景观,并注明了大部分景观名称,图向比较明确,属于山川胜境手绘地图。

《嘉庆泾县志》卷首收录有十四幅地图,其中第十二幅即为《桃花潭图》。图如下:

《嘉庆泾县志》中所插《桃花潭图》

这幅《嘉庆泾县志》所收《桃花潭图》,未署绘图者名氏,与上幅族谱中《桃花潭图》相比较,图向及风格大体相同,但艺术水准逊之。所标识地名缺竹林禅院、白云庵、二水山房、书板 和浚清阁,西岸山上则注明玉屏山。此玉屏山即竹林禅院和白云庵所在之山。

当代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鲍国强先生为此画作了关于清代木刻《桃花潭图》及其景观诗文考略的专文介绍,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四千余字,自己注释的有60余处,引用唐宋以来文人赞美诗篇41首。(以下简称考略)

通过对此《桃花潭图》及鲍国强先生考略的解读,本人有以下几点感想和体会,现与族人分享,欢迎评议。

一、桃花潭是水东翟氏的发祥地和祖居地

桃花潭是青弋江(古名泾川)的杰作,她南临黄山,西接九华;东起麻川,北至桃花渡,途经九里潭、罗浮潭,与桃花潭有三潭连珠之称号。沿川数十里,两岸青山似簇,风景如画。

桃花潭被青弋江分为东西两岸。西岸即图上方(桃花潭水西)署名景观自左至右为:竹林禅院、白云庵、二水山房、酌月楼、吊隐台、彩虹冈、书板石和垒玉墩等八大景观。东岸即图下方(桃花潭水东)酒旗似林,随风摇曳,署名景观自左至右有:浚清阁和踏歌古岸。

不知道此图作者翟一新公属哪甲哪支,但看图可以领略到图作者对水西的一往情深:这里是老翟家发祥地,这里有老翟家众多的文物古迹,如竹林禅院、白云庵、二水山房、酌月楼、吊隐台。这些有名的古建筑全部都是翟家先人所建,山上有老翟家的墓园。表明很久以前,这里的主人曾经拥有过无比辉煌,而这里正是老翟家的家园——翟村。同时也表明了先有水西,而后才有水东,水西是翟家的根。

关于水西老翟家衰落的原因,金生公在《钓饮台说》一文中表述的很明白:从前江水流向河东,经箩米滩由长塘港而折回丹山脚下,再下转入桃花潭。后来冯夷(水龙王)作祟(捣乱),使江水向西流。翟公故址尽为龙宫(被洪水冲毁),才没有昔日的山川面目了!因此联想到人物的变化,山川的改变,是一概不可抗拒的!

二、吊隐台是翟氏千年文化传承的历史见证

通过对鲍国强先生吊隐台的考证之考证,意外发现了老翟家1700多年前文化渊源。鲍先生考证吊隐台来历,原文是这样表述的:

钓隐台:《桃花潭》图中题吊隐台,误。《嘉庆泾县志》卷十一古迹载:钓隐台在县西桃花潭。……翟尚书故迹。今废。近翟子高、翟叔周后裔于台畔新建谪仙楼,祀李白。同卷又载:翟尚书宅在桃花潭。……晋汉间吏部尚书酭,字子超,占籍泾县水东。明初,遭洪水冲去尚书府及民房七十二宅。今不可考矣。

并引用明翟廷招《独坐钓隐台》和清翟斗生《钓隐台在桃花潭畔》诗名来证明翟家人也称钓隐台。

据此诗,可知自明至清咸丰年间,水东村翟氏确实已有人不知钓隐台的来历了,更不知为谁所筑了。

鲍老先生考证吊隐台结论有两点:一是武断图中吊字有误,应为钓,意思是为钓鱼的隐士所筑之台;二是钓隐台是翟家人所建,但水东翟氏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是为谁所筑了。并且强调其依据是《嘉庆泾县志》和翟廷招、翟斗生相关诗句。如果照此推理:尚书翟酭当年很有钱,吃饱了撑得没事干,花钱给钓鱼的隐士修一个什么钓隐台,岂不成了无稽之谈?

在仔细研究鲍先生此结论时,我们查找了大量相关史料,也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即吊隐台是尚书翟酭所建,所建年代在晋汉间(公元318年)前后,当时是为了纪念汉隐帝刘粲,以表君臣之忠心。这是一座老翟家1700多年前的忠孝堂,更是桃花潭翟氏跨越千年文化传承的历史见证。

而不是什么为钓鱼的隐士修的钓隐台!。由此说明了鲍先生对翟家的历史文化传承缺乏了解,同时也反映出历代新老翟氏族人在家族文化传承方面发生了偏离,形成了断代千年的严重后果。把近二千年以来的家族灿烂文化丢弃了,这是我们翟氏家族的不幸!现在是需要认真反思研究和加以传承的。

根据清末翟金生公写的《钓饮台说》一文,我们终于知道了由于年代遥远,各种传说都有,但是有一点必须坚持:考古者不可不论其世。思其人而後,可以信其事。意思是说:考证古迹的人,不可不参考其人的世系。只有考察了其主人前后之事,才可以信其事。金生公明确告诉我们建吊隐台原因是:因为这个地方临近翟氏故址——翟村,有一个官拜尚书的人居住在这里,那是后五代(公元320年左右)时候的事。翟公为后汉大臣,准备接受隐帝(刘粲)顾命托孤(为相)。后来隐帝遇害,抑抑在此思念,朝夕登高并建台凭吊隐帝,故名吊隐台。

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翟一新公《桃花潭图》所标注的吊隐台是正确的,并没有出现所谓的误。

【考证一】:刘粲(?~318年),字士光,山西新兴人(今山西省忻州市),匈奴族。汉赵第四位皇帝,汉昭武帝刘聪之子。才能出众,文武双全,封为河内王,领兵进入洛阳、杀死司马模、攻取晋阳。建武元年(31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后,正式即位,年号汉昌。即位之后,沉湎酒色,耽于游乐,诛杀辅政大臣,处死晋愍帝,将军国大事全权委托靳准决断。不久,靳准发动叛乱,历数罪名后,杀死刘粲,谥号隐皇帝。

【考证二】:根据清《嘉庆泾县志》、《泾县道光续志》、《安徽府志》等记载:

钓隐台,在桃花潭畔。即翟尚书故迹(翟尚书宅),今废。近翟子高、翟叔周后裔,于台畔新建谪仙楼,祀李白。《采访册》

翟酭之居:晋、汉间,吏部尚书酭、字子超。占籍泾县水东。明初,遭洪水冲去尚书府及民房七十二宅。今不可考矣。

我们知道了钓(吊)隐台建在桃花潭上,是在晋、汉间,由吏部尚书翟酭(字子超)所建,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

【考证三】:根据翟时惠等《续修河口翟氏谱原序》:粤稽我翟氏,自汉以来,宦业功绩,代不乏人。先人原居歙邑,转徙泾川,南建积善吊隐之台,东立浚清之阁。李谪仙曾作记于斯,故曰水东、水南(翟氏)。唐天宝年间,擢魁科、居显位者声名愈盛。迨南宋人文蔚起,南授都官,东任府教。先是有吏部尚书子超公者,生于歙,终于泾,葬于泾之上坊柏林坑翟家坦。生九子:思聪、思联、思仲、思谅、思悰、思茂、思会、思谦、思义,并有十六孙敬章公等俱登显爵,无一布衣之士,赫赫乎古今巨族也。其思联公仍居歙,而思仲公等七房宦金陵、姑苏各郡,唯我朝诸大夫思聪公卜居泾川水南,卒葬本乡丹仙凤形,是宗吾嫡祖也。

后至元季,屡遭兵焚,渐觉式微。迄明永乐年间,突罹淇水之患,人丁淹没,房屋基址沉为河道。我翟村之名由斯衰替,所存之子孙未免散居,宗谱之义亦鲜识所由来者。至明初,太一公生子九十一公、九十二公分户当差。其九十二公迁居水东,而九十一公仍居水南旧宅。厥后我太祖宣教宅孙公与弟府教金関公、玘二公智达三才,身通六艺,学业德行俱堪师表。天啟时,叔祖讳啟明者,为邑名士,屡试文场未售,转就武科登进士,授渐江把总,志载恂恂儒雅,有文士风。致仕还乡,一时受业第者,班班可考。

自是以后,吾族有迁居本县赤滩者,有迁居宣城保圩、寒亭马村冈者,有迁居江北巢县者。移徙窵远,冠婚丧祭之礼,日乖而亲疏,尊卑之义亦失。若不亟修宗谱,则相遇而视为途人者,不知凡几也。谨约歙邑诸兄弟子姓,遵查旧谱,叙明支派,开列字号,俾亲疏不得紊乱,尊卑不致淆讹,毋因离索而忘宗,毋因富贵而易族。各执一帙,不时翻阅,则木本水源之序了然,三亲九族之谊昭然。虽天各一方,又何异于一室也哉。更有望者,积善可以久重,读书可以荣宗。

我族自汉迄今,簪缨不绝,书香有继,岂非积善读书之所致欸!吾子孙若苦志于诗书,留心于德行,又何难光前裕后哉!谨序。

峕 大清康熙四十六年岁在丁亥(1707)桂月之谷旦

裔孙:时奋(型九)、时惠(天若)、时網(次美)、尚正(子师)、桂元(梦蟾)等敬撰

根据以上考证,更加清楚明白地知道了吊隐台是翟氏祖翟酭所建,是积善吊隐之台。

通过以上对吊隐台来历的考证,从侧面反映了水西老翟村在晋汉时就极其辉煌,到了唐代时已经是辉煌不在,但世代崇敬李白,在吊隐台左侧修建了太白楼。

根据唐天宝年间(公元755年、786年和761年)诗仙李白曾三次来泾县桃花潭游玩,不可能不到翟村游玩,遗憾的是未给翟家留下只言片诗。

这只能说明:一是当年翟家衰落了,已经没有相应名流与李白、汪伦、万巨等交往;二是有可能万氏取代了翟氏,成为了桃花潭新的主人,人为造成了翟村即万村的假象;三是也有可能是万巨、汪伦等与翟家不和,带偏了节奏,故意不让李白接触翟家人。但是翟家对李白却十分敬仰,李白故后即在吊隠台左侧修建了太白楼,以此纪念李白,激励子孙。

四、通过对吊隐台来历的考证,使我们重新认识到桃花潭翟氏一族是方进公后裔

老翟村在水西发祥,晋汉时达到鼎盛,然后由相继开发水东,在水东建成广阳镇,隋代改名为南阳镇,建有翟家七官墩、九甲埠、浚清阁等古迹。拥有1700多年的辉煌历史,子孙遍及五湖四海。

我们要树立全族群意识,团结全体翟氏族人,注重崇本溯源,不能只局限于一支一派。要知道修谱可以论宗论派,而收族则不可。只有以桃花潭翟氏或泾川桃花潭翟氏来定义我们族群才能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我们要研究、收集并传承、发扬桃花潭翟氏近二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凝聚全体翟氏族人,不断开拓进取,共创美好未来。

【附】:翟金生《钓饮台说》

河之西有层岩翠壁,归然突出,俯临千尺者。其下澄潭碧水,泫然静深,锦鳞游泳于其中,沙鸥浮没于其侧,洵乐地也。好事者相传有仙人遗迹,?不可考。乡之士人游女,亦往往赏鑑焉。惜有天然之巧,而乏人工之润色。吾乡多美,山水大率类此。余于闲居之暇,亦恒登其巅而乐之。

其上平坦如削,约有亩许。若得姜子牙、严子陵钓之,信千古胜观也。其以钓隐名也,何疑?闲尝闻故老遗言,曰:否否相传之,讹也。其地近翟氏故址,有官拜尚书者居焉,盖后五代时事。翟公为后汉大臣,预顾命隐帝所托孤也。后隐帝遇害,抑抑适此,朝夕登高以吊隐帝,故以名焉。

以先时水注河东,经箩米滩由长塘港而折丹麓,下转入桃花潭。嗣后冯夷作祟,水流而西。翟公故址尽为龙宫,非復昔日山川面目矣。因思人物之变,更山川之新旧,?不可执一论也!或信以传信,讹以传讹,考古者不可不论其世。思其人而後,可以信其事,即一台之名而参差若斯,况某大者乎?然就今日之状游观之,适可以涉钓,可以叙饮。顾名思义,其以钓飮名台也,固宜!余亦因所闻,而竝传其义也!有然。

译文:翟金生《钓饮台说》

(青弋江)河之西岸有层岩翠壁,归然突出,俯临看有千尺之高。其下澄潭碧水,泫然静深,锦鳞鱼游泳于其中,沙鸥浮没于其侧,洵乐地也。有好事之人相传有仙人遗迹,概不可考证了。本乡的士人游女,也往往赏玩评鑑。难得有如此天然巧合,而没有人工润色(人造景点)。我乡多美,山水大都类此。我于闲居之暇,也经常登其顶而乐之。

它上面平坦如削,面积约有一亩左右。若得姜子牙、严子陵(严光,东汉刘秀同学,著名隐士)前来钓鱼,相信也是千古胜观。那它是如何以钓隐台来命名的?疑问很多。我闲来时常听闻老人讲:不是这样的!说是钓隐台,是错误的!。因为这个地方临近翟氏故址——翟村,有一个官拜尚书的人居住在这里,那是后五代(公元320年左右)时候的事。翟公为后汉大臣,准备接受隐帝(刘粲)顾命托孤(为相)。后来隐帝遇害,抑抑在此思念,朝夕登高并建台凭吊隐帝,故名吊隐台。

从前江水流向河东,经箩米滩由长塘港而折回丹山脚下,再下转入桃花潭。后来冯夷(水龙王)作祟(捣乱),使江水向西流。翟公故址尽为龙宫(被洪水冲毁),才没有昔日的山川面目了!因此联想到人物的变化,山川新旧的改变,是一概不可抗拒的!不管你信或不信,或者以讹传讹,考证古迹的人,不可不参考其世系。考察其人前后事由,才可以信其事,即为一台之名而有多重称呼,何况某大型建筑的起名?然而就今日的状况,从游玩的角度去评论,是可以取名钓隐台,也可以取名钓饮台。顾名思义,以钓饮台取名也适宜!我是因为有所闻,而立传其本来之义(吊隐台)是有据的!

【附图】:翟光逵教授绘于一九八七年的《泾川桃花潭图》

,桃花潭的历史和文化桃花潭景区观后感


    收藏永久发布页,不迷路
    关键词不能为空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资源,都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我们不保证内容的长久可用性,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侵删请致信E-mail: 1470282@qq.com

我来说两句
签到
交流杂谈 桃花潭景区观后感(桃花潭景区讲解词)
安徽宣城市离桃花潭几公里,浅谈《桃花潭文化》之我见——观桃花潭古图有感 浅谈《桃花潭文化》之我见——观桃花潭古图有感翟一新公《桃花潭图》上面这幅《桃花潭图》,...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牛蛙资源网 January, 01
生成社交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