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资源网 - 只为资源而生,分享永无止境
牛蛙资源网-只为资源而生,分享永无止境,牛蛙网

孙中山石岐话(孙中山石碑)

牛蛙小编 交流杂谈

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人是谁,孙中山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石庵一支笔,能抵三千毛瑟枪。”

辛亥革命时期的《大汉报》主笔胡石庵

文/尔也

辛亥革命时期,天门出了一个叫得响的人物,就是曾经为革命鼓与呼的《大汉报》主编胡石庵。当时在全国影响很大,孙中山给予极高的评价:石庵一支笔,能抵三千毛瑟枪。

我小时候能有幸得知胡石庵的大名,还得亏大陆客栈房东老妖婆的一个衣柜。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们家与我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过的留日遗老熊春舫老先生,都租住于四牌楼的大陆客栈。老妖婆是旧社会蓄娼卖淫的鸨母,解放后被批斗管制,殃乎了许多。虽然还残留着几分昔日的跋扈,爱摆房东架子,但对我们这些经常帮她买香烟跑腿的毛孩子倒也还和善。

我们常到她房里去玩,最惹眼的是正对着房门的一个已成黑红色的大衣柜,看来很有些年头了。衣柜分两层,各有两扇柜门。只见上层的两扇门上,是阴刻涂金的几行行书带草的字,那金粉都变成了黑色。

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到他房里去玩,因为我又给她买了一次香烟,她很高兴,指着柜门上的字考我:你都读五年级了,把这几句话唸给我们听听。尽管老妖婆是曾经的风月场红人,却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孩子们大都爱表现自己,何况老妖婆还将了我一军,于是在煤油灯光下仔细辨认了一会。那几个字比较简单,我终于结结巴巴唸出来了,原来是一首诗:月到天心去,风来水面时。一片情趣味,料得少人知。由于那个情字草的比较厉害,我读成了清,妈妈给予了纠正。可落款的石庵的庵字草的更厉害,妈妈也认不出来。尽管这首诗的几个字搞明白了,但什么意思却一点也不懂。

为了搞清楚那个庵字,第二天早晨就去找经常求教的老师熊伯。我递上照猫画虎写着庵字的纸条,他立即脱口而出:胡石庵的‘庵’!,估计他早见过那首诗。他说,这个人姓胡,是《大汉报》主笔,在我们天门可是癞蛤蟆挂腰刀——凶似鬼啊!没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老学究竟吐出了一句家乡土话。他伸出大拇指继续介绍道:胡石庵可了不得,是大大的‘桂花树蔸’,祖上三代进士,他又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为西门胡家撑了大门面。还给我讲了那首诗,当时我似懂非懂,现在想起来这首诗清风淡月,意境空灵,就像用西湖的水沏的一杯清淡幽香的茶。

这个衣柜很有历史来头,估计是老妖婆的嫁时物。老妖婆当时60多岁,出嫁应是民国初年,衣柜却不饰以俗气的鸾凤和鸣之类的喜庆用语和花花草草,而是以当地文人雅淡的诗句予以装饰。老妖婆的娘家绝对不是识货的书香门第,却也置办了如此具有诗情画意的嫁妆。由此可见当时的天门,这种文人气息已经相当浓郁且成为盛行的时尚,不仅体现了胡石庵在天门的影响,也表现出民国时期家乡的文化气氛是多么高雅啊!可惜这件文明雅致的工艺品却落进了老妖婆的淫窝,虽然是对文明的一种亵渎,也仍然掩饰不了天门早期文化的那种阳春白雪的格调。

以后,熊老先生经常给我谈胡石庵,还将胡石庵的一首《江汉图》让我抄在本子上,并给予讲解。我当时读得滚瓜烂熟了,然而历经六十多年,早已淡忘,只依稀记得几句。这首诗有十几段,之一段好像有一句武汉三镇赛云梯,还有什么黄鹤楼存古迹,‘江汉仙踪’御笔题。更具特色的是每段都以一句唐诗作结,我只记得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这首诗虽然记不全了,但对家乡前辈胡石庵的印象并没有淡忘,也给如一张白纸的童稚的心灵注入了一丝文化。

现在,介绍一下胡石庵。

胡石庵(1879一1926)亦名人杰、金门,号天石、忏憨室主,天门竟陵镇西堤街人。父乔年,字鲁生,清翰林侍读,历任乡试副考官、江汉书院山长。胡17岁以案首入学,博闻强识,被誉为鄂中奇才。19岁赴北京,与谭嗣同交好。戊戌变法失败后返武昌,肄业于经心书院,结识唐才常。1900年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起义,胡任参谋。事败逃亡上海,被捕入狱。获释后投保定徐锦帆军,胡任教练,曾与八国联军作战。兵败后,徒步回鄂,再入经心书院,因公开鼓吹革命,被开除。在武昌卖画为生,结识刘静庵等,曾跻身汉营,秘密运动新军。1904年襄助刘静庵、吕大森等组织武昌科学补习所。同年冬与马天汉、王禹田等设伏汉口火车站,谋炸清白部侍郎铁良,事泄被捕。审讯时,武昌巡警道冯启钧以刀一柄、银一锭置胡面前道:听若所欲也,但一言。。胡愤然作色,抉银持刀,昂然回答:皆欲也!公必欲如何也?五步流血矣!冬,因证据不足获释。赴上海,为报馆撰文,参与爱国学社活动。次年回武昌。

胡石庵像

1906年10月萍醴起义,日知会密谋响应,胡预其谋。后刘静庵等九人被捕,胡逃奔沙市,联络哥老会设法营救,倾囊周济入狱同志,以致被捕,旋保释。1910年,集资在汉口歆生路创办大成汉记印刷公司,出版革命书籍,编印白话小说、报纸,宣扬民族主义。革命党人所办《江汉日报》、《商务报》、《大江报》皆赖大成公司印刷发行,公司成为党人联络点。武昌首义爆发第二天,胡以黄白二色纸手书《大汉报》两张,宣扬其事,亲自张贴于英租界和江汉关署大门左侧,阅者如堵。15日铅印《大汉报》正式出刊,胡一人承担采访、撰稿、校印发行,采用黄帝纪元,用中华民国 *** 名义发表檄文、禁令,并假托孙中山以总统名义发表《告同胞书》。一时轰动武汉三镇,日销2万余份,供不应求。时各国驻汉领事对革命态度暖昧,《大汉报》联合汉口英文《楚报》大力宣传,使各国领事及外人明白首义宗旨。10月17日至11月1日,两军激战16昼夜,报馆所在地歆生路硝烟弥漫,流弹纷飞。胡冒弹雨,白天上前线采访,夜间为文纪事,平明出版,军民争以先睹为快。10月28日馆址被焚,胡以文弱之身召集散兵奋战,坚守歆生路,直至大批清军攻入,方化装出走,哭奔武昌。11月5日,《大汉报》在武昌复刊。

汉阳失守后,军 *** 所办《中华民国公报》停刊,胡临危疾呼:《大汉报》当与武昌共存亡杜撰各省捷报、援军立至及北京反正等新闻,半天内发号外六次,以安定人心。清军炮击武昌,报馆落下炮弹三枚,工人惊骇欲走,胡抱门哭坐,挽留工人坚持出报。又作《劝北军同胞》白话文数万言,按日连载,派人在汉口租界散发。清兵读后,或泅汉水投诚,或弃枪逃跑。

清军攻占汉口火车站

《大汉报》影响广泛,苏、浙、皖、湘等省订函电纷至。童谣称:《大汉报》真个巧,见了它,胆大了;《大汉报》胆真大,别人怕,它不怕。英、德、美等国报纸亦载文赞扬为革命之先锋,民国之之一张报纸。革命党人称赞胡石庵一支笔,胜过吾辈三千毛瑟枪。黎元洪题赠赤手回澜匾额。袁世凯任大总统后,争授胡四等嘉禾章,胡坚辞不受,并在《大汉报》上发表《退还袁世凯所授勋章》诗,愤懑嘲讽道:乾坤正气销磨尽,狗尾羊头亦巨公。

次年3月,袁之长子克定来汉,时湖北督军段芝贵欲恃势以重金买名伶王克琴献之,王誓死不从。胡撰文在《大汉报》揭其事,段芝贵分饬武昌、汉口警备厅封闭《大汉报》,逮捕胡。胡在狱中撰《鼠窃记》、《情天血泪恨》痛骂袁党,声言:头可断,血可流,袁贼不可一日不骂袁死后出狱,时人有胡石庵吹倒清王朝,骂死袁大头之语。出狱后创《天声报》。次年护法军兴,《大汉报》复刊,宣扬护法。1924年曾一度对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持反对态度。

胡石庵所办《大汉报》

1926年10月23日在汉口病逝,友人居正为其遗像题赞:公之别号,石可补天,公之才学,笔大如椽。胡善诗画,小说著有《马上儿女》、《明珠血泪恨》、《秘密血泪》、《偷香狱》等多篇,诵于时。

胡石庵短暂的一生只有47年,可以说全部献给了革命事业。在首义前后,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与清王朝进行决死的斗争。多次被捕入狱,出来后继续战斗。袁世凯称帝后,充当了反袁斗争的急先锋,可算是维护孙中山革命的一员骁将。不过他不迷信不盲从,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不予支持甚至怀疑,有人说他革命意志不坚定。我则认为他是一个能独立思考不随声附和的知识分子,现在看来,他这一观念颇耐人寻味。

胡石庵这个桂花树蔸到底有多大?他家三代进士,在天门可算得上老二,因为蒋状元家是五代进士,稳居之一。可在县城里就是名副其实的老大了,明清期间,天门最玩人的父子进士曾元迈家族,也比不上这个胡家。

现在挖一挖这个树蔸子。除已介绍的胡乔年外,最早的进士是胡石庵的六世胞祖胡承诏,字君庥,号侍黄。万历庚子科举人,甲辰科会魁第五名,官至四川布政使,南太仆寺卿。第二是胡鸣珂,乾隆乙未(1739)年进士,是胡乔年的堂伯叔。除这三个进士外还有不少举人、贡生和国子监的太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胡承诏的胞弟胡承诺,此人在胡家功名不算更大,但造诣更高,他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另著文介绍)。还有胡石庵的七世胞祖即胡承诏的父亲胡早也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曾任过八品的养利学正,相当于县教育局长。胡家从胡早开始发迹,自此簪缨延绵。

胡家的祖居就是竟陵西堤街,明朝时就定居于此,因为胡承诺的简历中有以老乞归,构石庄于西村说明那时候县城尚在发展中,西堤街那儿还是比较偏僻荒凉的农村。为什么叫石庄?难道是用石头建的房子吗?200余年后的胡石庵也以石庵为名,不见得是偶然的巧合。庵者,居室也,意谓住在石头屋里,看来这个石庄是有来头的。

天门县城比较出名的进士,我原来只知道矮朝门的曾元迈,孝子里的胡聘之,雁叫关的敖名震。从来没听说过西门胡家有这么硬的蔸子。究其原委,胡聘之当过巡抚,官大名气大;曾元迈因与我同姓,有攀龙附凤之意;敖名震是外婆家的骄傲,有自炫之嫌。不是最近研读李国仿先生的《天门进士诗文》,还真不知道西堤街有个一家三进士的偎泥黑鱼。却原来天门县城里玩人的有两个胡家,而此胡家非彼胡家,来头更大。这么一比,曾元迈、胡聘之、敖名震与这个胡家比起来就相形见绌了。

桂花树蔸就是不同凡响,不然怎么能出现胡石庵这种冒尖的人物呢?胡家还出过人物,虽然不大,亦可圈点。日伪时期县长胡雁桥,前清秀才,天门名人,肯定是这一门,其他不知道。

我有个过九十高龄尚健在的族嫂茹姐,就是这个胡家嫁到曾家的,她的丈夫是曾元迈的后裔。两个进士之家的后人在若干年后竟结成了连理,这可是阴差阳错的门当户对啊!

胡家后人、94岁的作者族嫂茹姐近照(坐者),后排为其子女,由左至右:曾祥凤、曾祥龙、曾祥豹(2019年拍摄,曾祥龙夫人胡汉君提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当年,母亲经常吹嘘她们敖家的翰林如何风光,以激励我等奋发上进,如今想来都有点脸红。更可悲的是敖家的后代以及如附骥之蚊蝇的曾家我辈,皆庸庸碌碌,没见过出人头地者。是不具备天时地利,还是遗传基因的变异,生下了我们这一批蠢蛋而一代不如一代呢?尽管敖家不如胡家,但解放后的胡家也没有听说出过什么叫得响的人物,是我们孤陋寡闻,还是和敖家一样,在遗传上出现了异化呢?

参考资料:李国仿 《天门进士诗文》;有关胡石庵的资料

2020.11.23

,孙中山的石像孙中山石岐话


    收藏永久发布页,不迷路
    关键词不能为空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资源,都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我们不保证内容的长久可用性,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侵删请致信E-mail: 1470282@qq.com

我来说两句
签到
交流杂谈 孙中山石岐话(孙中山石碑)
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人是谁,孙中山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石庵一支笔,能抵三千毛瑟枪。” 辛亥革命时期的《大汉报》主笔胡石庵文/尔也辛亥革命时期,天门出了一个叫得响...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牛蛙资源网 January, 01
生成社交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