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资源网 - 只为资源而生,分享永无止境
牛蛙资源网-只为资源而生,分享永无止境,牛蛙网

谁符合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孟子旁通经典语录)

牛蛙小编 交流杂谈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是什么意思,语文课内文章拓展与旁通:在孟子眼中,谁才配称大丈夫?

部编八年级上语文教材选有《孟子》二章,今天简单讲下富贵不能淫这一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台南大关帝庙里的一块匾额,称颂关羽,语本《孟子》

这篇文章讨论了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

一开始,景春提出以公孙衍和张仪作为大丈夫的典型,结果立即遭到孟子劈头盖脸地反驳:他们算什么大丈夫!。

注意孟子的语气,反问句,比普通的否定句态度更坚决,情感更强烈。想像下当时的场景,对面的景春听到孟子此话,一定是气得面红耳赤。他必定急于听听孟子到底何出此言。他当然不会轻易服输——须知此人也是一个纵横家(注意课本的注解),平生就是靠说服他人来吃饭的。

(纵横家并不能等同于舌辩之士,但人们之所以有这种印象,与他们普遍能言善辩相关——通过说服诸侯君主来推行自己的策略。)

景春举公孙衍、张仪为大丈夫的典型,当然是言之有据的。

公孙衍、张仪是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都曾出任多个诸侯国的相国,他们的行动指导了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合纵、连横政策,是左右当时天下局势的重要人物。

作为个人,这两人却能做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用俗话讲就是跺一脚大地都要颤三颤,摇三摇,怎么也够得上大丈夫级别了吧!显然,想要取消公孙衍、张仪的大丈夫地位,孟子必须拿出足够在理的观点和足够过硬的证据,否则就变成哗众取宠了。

在正式解释自己的观点之前,孟子首先向景春提出一个问题:你学过礼吗?礼,根据下文内容,这里指的是古代男子成人、女子出嫁所要举行的礼节和仪式。

对于这个问题,景春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但这又和大丈夫有什么关系呢?——这里体现了孟子在与人辩论时最常用的一种论辩技巧:先抛出一个浅显得不能再浅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让对方轻易接下来,然后引导对方由浅显入深,一步步走进自己论证的逻辑链条里,再也挣脱不了。

趁着景春犹疑不决的间隙,孟子迅速描述了一下男子成年和女子出嫁两件礼仪的不同之处——景春当然熟悉这些事情,但紧接着话锋一转,孟子顺势将公孙衍和张仪等人的行为类比为妾妇之道,不是丈夫之道,当然就更不是大丈夫之道了。谈话进行到这里,景春显然已经明白了孟子的用意,但再想反驳,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在孟子看来,妾妇之道的核心是恭敬和顺从,这和公孙衍、张仪等人的行为是一致的。他们仅仅遵从君主的意志,通过讨好和魅惑获取国君的信任,取得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样的功业,但本质上却偏离了丈夫之道。

(事实上,从丈夫之冠也到妾妇之道这一段落的内在逻辑并不清晰,丈夫冠礼的时候,父命之的内容是什么?没有写。文义到此是断掉的——到居天下之广居这里才重新接上。这样的逻辑跳跃性,非在课堂讲读时加以充分解释不可——但恐课时不足也。《孟子》可用的段落很多,初中教材偏偏选用这一段,可能只是看重富贵不能淫这样的励志语句,却忽视了学生阅读全文时可能产生的迷惑。题外话:这种跳跃性的行文方式,当然也是我们在作文时应该尽量避免的。另外一点,孟子对妾妇之道的论述显然也并不可取——这并非苛求于前人,因你的读者是青少年)

既然公孙衍、张仪所行的是妾妇之道,那么什么才是大丈夫之道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是孟子给出的答案。

孟子认可的大丈夫,应该站在天下的而不是私人的立场上,遵从大道的指引,为天下,而不是为某个国君的霸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称得上大丈夫的人,其行为的目标不是为了震慑诸侯,也不单纯是为了止息兵戈(尽管止息兵戈并不是错),而是为天下带来真正的长治久安之道(孟子一生倡导王道,排斥霸道,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关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具体内涵,历来有不尽相同的解释。初中课本的注解直接采用了杨伯峻《孟子译注》的译文,而杨伯峻的说法主要承自朱熹。这种观点把广居、正位和大道当作喻体,分别用来对应仁、礼和道,不失为轻巧简明。

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必拘泥于这种一一对应的理解方式,只要把握其大意即可。重要的是,孟子所倡导的大丈夫之道,因为其立意高远,所以天然包含了一种敢于不合作的高傲姿态: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一生屡次接见诸侯,每次都不遗余力宣讲自己的治国见解,屡次都得不到回应和认同,但他并不为了逢迎诸侯的喜好而去改变自己的立场,这正是其对大丈夫之道的践行。公孙衍、张仪等人,在孟子看来,做不到这一点。

有了以上的铺垫,才能顺理成章引出文章结语处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进一步阐明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决心和意志。

富贵,贫贱、威武,无疑都具有强大的力量,反抗这些力量,需要有合理、正当而有价值的理由;无此,这三者都做不到。没有人不喜欢富贵,没有人不讨厌贫贱,也没有人不惧怕威武。如果仅仅按照这三句话的字面意思而刻意去躲避富贵,刻意去过贫穷卑贱的生活,刻意去和威武斗勇争胜,这种行为就会沦为一种做作的姿态,与孟子的思想相去甚远了。

读这段文章,不能只记住结尾的三句名言,而要明白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才是文章的支柱。

更多本系列文章:

语文课内文章拓展与旁通:百代"秋思之祖"

语文课内文章的拓展与旁通:《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语文课内文章拓展与旁通:千古曹公《观沧海》

语文课内文章拓展与旁通:诸葛亮的《诫子书》及其它

,孟子 打比方谁符合孟子笔下的大丈夫


    收藏永久发布页,不迷路
    关键词不能为空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资源,都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我们不保证内容的长久可用性,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侵删请致信E-mail: 1470282@qq.com

我来说两句
签到
交流杂谈 谁符合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孟子旁通经典语录)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是什么意思,语文课内文章拓展与旁通:在孟子眼中,谁才配称大丈夫? 部编八年级上语文教材选有《孟子》二章,今天简单讲下富贵不能淫这...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牛蛙资源网 January, 01
生成社交图 ×